德宏:下足“竹”功夫 做好“绿”文章-凯发k8旗舰厅

更多
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 >> 凯发k8旗舰厅-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 频道头条 >> 正文
下足“竹”功夫 做好“绿”文章——德宏州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助力绿美德宏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3日 11:10:10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下足“竹”功夫 做好“绿”文章——德宏州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助力绿美德宏建设纪实

(岩晓 摄)

琳琅满目的竹制品。(州林草局 供图)

(桂金再 摄)

  近年来,德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机遇,立足自身生态地理环境,坚持生态优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以竹代塑”发展见行见效,走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托起群众绿色幸福感。

  打好谋篇布局“先手牌”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以竹代塑”列入“四下基层”为民办事解难题重点项目迅速推进落实。

  建立工作机制。印发《关于启动“以竹代塑”行动工作的通知》,成立德宏州“以竹代塑”工作专班,从社会宣传引导、重点领域示范、产业体系调研、龙头企业招商四个方面着力,发出一个动员倡议、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组织一次专题考察、召开一次部署会议、开展一次调查摸底五项工作,做到启动早、谋划实。

  迅速摸清底数。通过深入细致调研,精准掌握家底,为全面推进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全州境内共有本地竹类20属82种,是云南乃至世界竹类植物分布最集中、种类组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州竹林面积为24.47万亩(天然2.1万亩、人工22.37万亩),占全省的7.9%。主要用材竹种有龙竹、缅竹、缅甸龙竹、油勒竹、西藏龙竹等。其中,笋用竹种有麻竹、云南甜龙竹、野龙竹、灰金竹和云南方竹等,笋材两用竹种有黄竹、德宏甜龙竹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找准症结施策。聚焦全州竹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分布散、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弱等问题,在“引、培”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国内上市公司福建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引入德宏投资建厂进行磋商,寻找合作意向切入点。积极参加中国竹产业协会举办的首届丛生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和科研合作交流。

  打好产业发展“增效牌”

  立足资源优势,打破瓶颈束缚,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理念创新融合,实现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市场接轨,焕发勃勃生机,联农带农促增收。

  创新科技基地建设。立足自然生态禀赋,加大投入,打造国家级竹种繁育基地。陇川县依托500余亩竹种园,收集引种国内外竹种30属357种,打造集科学研究、竹藤保存、良种培育、丰产示范、科普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滇西竹种资源收集繁育综合性基地。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发展模式,培育竹产业骨干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引导群众遵循“应种尽种”“适地适竹”原则,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带动群众本地就近就业增收。盈江县整合投入涉农和衔接资金500余万元支持竹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初加工厂,县内5家竹产业加工厂2023年加工产值达6000余万元。瑞丽市畹町镇引进金土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聚力竹产业提质增效,以订单收购、劳动务工等方式向2800户农户收购鲜竹笋3826吨,带动农户增收877万元,户均增收3132元。2023年,全州鲜竹笋年产量约1.27万吨,竹材251万根,实现一产产值2.07亿元,竹产业覆盖主产区农户16.62万余户,户均增收1245元以上。

  打造电商助农平台。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转变加工方式,使粗糙的手工“农具”变成艺术品,让以民间竹编工艺品为主的精致竹篮、箩筐、渔具、篾桌、灯饰等乡间旅游产品走出家门口,走进城乡旅游大市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交易。2023年,全州生产竹家具、竹编等竹制品7400件,产值344万元。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以点带面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芒市以城区周边傣族村寨的天然竹林为基础,着力把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以康养为主题的旅游乐园。芒市镇大湾村下芒院村民小组群众把不起眼的竹笋叶加工制作成精致漂亮的笋叶帽,一顶笋叶帽可卖20元,新产品供不应求,群众农闲时一年可做1000多顶,批发销售收入可达2万多元。

  打好低碳环保“综合牌”

  依托德宏“无竹不成寨”、群众生产生活与竹子息息相关的文化习俗,大力推广“以竹代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印发“以竹代塑”倡议书,在各级媒体持续开展科普宣传,针对超市、餐饮行业、配送企业、学校、农村集市等重点行业领域、人群集中场所,开展塑料制品环境污染知识宣传,引导各族群众争做“以竹代塑”的宣传者、实践者、维护者。

  培育低碳环保习惯。广泛宣传竹产品的优良特性,推广使用竹筷、竹筐以及一次性竹纤维容器,引导群众使用竹制替代品,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陇川县引进1家竹筷加工厂,年生产竹筷200万双,有效覆盖全县餐饮行业,积极助力建设绿色优美环境。

  开展重点场景替代。对照国家发布的“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精准识别替代场景,开展替代行动,提升替代比例。确定推选50户餐饮企业、5户超市、6个景区为我州首批“以竹代塑”示范点单位。鼓励日用、文旅等领域使用以竹材替代塑料生产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竹质包装材料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管材、竹格栅、竹质板材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梁河县积极响应“以竹代塑”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宾馆、酒店、餐馆大量推广使用竹筷、竹碗、竹篓等竹制餐具,竹沙发、竹椅、竹桌、竹帘等家具,竹围栏、竹棚生态廊道等建筑装饰,着力营造处处有竹、随手用竹的“竹文化”氛围,以竹代塑,扮靓德宏绿色。

  (州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董明强
  • ·
  • ·
  • ·
  • ·
  • ·
  • ·
  • ·
政策解读
彩云网评
视频
专题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  服务合作 |   |   |   |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
网站地图